返回首页关于我们过往期刊
最新期刊
2013年第一期
立法动态 | 本刊特稿 | 法案评说 | 法治观点 | 法治广角 | 法治论坛 | 法治前沿 | 反腐倡廉
首案报道 | 执法先锋 | 执法聚焦 | 举案说法 | 法治频道 | 企业维权 | 人物访谈 | 海外法治
·法治维权·
石家庄桥西区孔寨村违规建房...
安新县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县...
陈国旗起诉安新县国土资源局...
农民企业家起诉安新县国土资...
朱新虹走上维权之路
三河市法院不立案裁定被撤销
潘强恩和他的共有制理论
[ 本刊记者 凡人 ]



  市宝安区沙井镇有个万丰村,离深圳市区50公里。它的南边面临伶仃洋,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驻足过的地方,伶仃洋再往南就是香港了。

   万丰村人单姓潘,同出一宗,据考证,万丰村已有600余年的建村史。最早村名叫“邓家蓢”,后改为“万家蓢”。“蓢”是方言,意指水泊和草滩。这表明万丰村是在海滩上建立起来的。

  改革开放前的万丰村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伴随着万丰的村民,偷渡香港几乎成为村民实现“发财梦”的唯一途径,到70年代中后期,就有一半左右的村民偷渡香港谋生。

奇人创造的奇迹

  1982年,万丰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曾当过12年“赤脚医生”时任万丰党支部副书记的潘强恩当选为万丰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万丰村开始了历史性的飞跃。

  潘强恩,19449月出生于万丰村。8岁读书,1966年被当时的生产大队送到宝安卫生学校速成西医班学习,学成后回村当上一名“赤脚医生”(即当时农村不脱产的半农半医人员)。1967年至1976年任全职脱产医生(身份仍是农民),在此期间,先后进修三次,通过全省统考,拿到了中专文凭。197010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12月任万丰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一直持续连任至今。

 

  在潘强恩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二十年间,万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丰村彻底摆脱了原始的农业生产,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村落到城市的巨大社会变迁,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现在的万丰村,已经是一个年收入过亿元,集体资产已达20多亿的超级村庄。万丰村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处领先地位。

  在这二十年间,潘强恩用超人的毅力,竟然忙里偷闲,写出大量文章发表和出版。现著有5部长篇小说,22部理论专著。他编著的《中国现代演义》、《中国通史演义》、《东周战国演义》,洋洋洒洒千万余字,从而成为著作等身的作家。

  而潘强恩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于将一个村庄社会经济效益搞上去了,这一点很多地方的农民企业家也都办到了,而潘强恩的不同之处却在于他不但是社会经济实践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且是一种新型理论的创始者。他根据万丰村二十年来实行股份制、政企分开的改革实践,创造性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共有制理论”,首次明确指出共有制是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它由多种经济成份组成,具有多元的产权主体,它的特点是财产的社会化,它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股份公司。在共有制下,公有制的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公有制内部的成份,即由单一公有制成份改为多元化公有成份并存。

  共有制理论的提出,在中央及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9979月,经全国社科领导小组批准,将“社会主义实践的所有制与万丰村实践”列为国家“九五”规划社科研究的重点课题。20017月,潘强恩编著的总字数达308万字的《社会主义共有制论》三卷本,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一个农民企业家、一个共产党最基层的党员干部,用他二十年的心血和实践,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万丰模式”和“共有制理论”,这不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奇迹。

共有制理论是万丰村实践经验的提升

  万丰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土地包产到户后,集体经济名存实亡,村公共福利事业无钱发展,群众生活困难无力解决。潘强恩在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清醒地看到,土地承包到户对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将集体经济完全搞掉,让农民个人单家独户闯天下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潘强恩决心在万丰村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试验区,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他的想法是要走一条既不是回归到小农经济时代,也不重复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又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保持公有制基本特征的光明之路。他的想法,得到了其他支委的支持,党支部很快作出决定: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重新整顿集体经济。村里收回了部分分下去的集体财产,拍卖后得到10万元资金。

  有了这10万元资金,又从银行贷款300万元,兴建了厂房。以此为基础,抓住香港工商界人士看准了深圳市大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投资办厂的大好时机,引进了第一家港资企业——“顺利塑胶花丝厂”,拉开了工业进村的序幕。从19823月至19848月,万丰村引进了5家外资企业,集体收入年均达到250万元,固定资产发展到1200万元。有了这个家底,村党支部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万丰工业村的口号。

  为了解决外资进村办厂,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万丰村党支部决定推行股份制,发动党员、群众积极投资参股。到1986年,村民先后投资1500万元,加上“产业革命”滚动起来的2500万元,到1987年底,万丰村已拥有4000万元资本。村里利用它办起了17家企业,组建了“万丰经济发展公司”和“万丰股份公司”。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万丰村原20个生产队重新调整,改为5个小村合作社,以万丰经济发展公司为龙头,形成6个法人股。到1987年底,全村固定资产超过1.5亿元,入股村民占全体村民的60%。按照潘强恩“通过股份合作制实行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以股份共有,达到生产资料的共有,人人当家作主,真正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指导思想,1987年底,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对无力出股金的村民,拨款400万元,让未入股的村民每人“贷款”5000元,可入5000股。这笔股金50年内归个人,50年后归集体。这种积极扶贫的办法,使万丰村全体村民都成为“万丰股份公司”的股东,股东代表大会成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执行机构为董事会,下辖5个合作社和若干个子公司。就这样,一种新型的以股份合作为核心内容的共有制便应运而生。

  万丰村的共有制试验,是社会主义的社会科学试验,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试验。其特点是:

1、生产资料由全体村民共同占有,人人都是股东,全村财产的产权明晰。共有制经济包含五种经济成份,即国家股、企业集体股、法人股、企业职工个人股、社会个人股,其中前三种属于公有股份,后两种是个人私有股份。就单个的私人股来说,除了表示每个人在法律上的财产份额外,实际上许许多多的个人股,已汇合集中成一种社会资产,在使用上具有社会性,也就是公有性。

2、政企完全分离,行政不再干预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股份改造,万丰村民人人成为股东,促使股东委托的经营者在使用集体财产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价值和明确自己的责任,能够真正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慎重而大胆的决策,既有利于克服国有企业诸如“大锅饭”、“责权利”不明晰等一类弊端,也有利于避免私有私营企业的种种弊病。共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一种新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共有制实行按劳分配、按股分配和社会福利保障三者结合的分配制度。入股的村民,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所有者,还是整个企业中集体股的所有者之一。因此,每个村民都有三笔收入:一是按劳分配的工资;二是按股分配的个人股红利和集体股中按规定应分给个人的红利,也就是大村和小村分配的部分;三是社会福利保障的公益金。

万丰村在实行共有制的试验过程中,始终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公有制,绝不允许通过股份制改造把集体财产分割给个人,变成私有化;二是坚持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

共有制理论的现实意义

  共有制的产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有着客观的必然性,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农村经济发展否定之否定链条中不可缺的合乎逻辑的一环,是中国人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对传统所有制形式的一种冲击和改造,其现实意义非常深远。

  共有制更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共有制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无论从其内部还是从外部都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公有制的特征。共有制是一种有效的把“共同占有”和“个人所有”统一起来的财产组织形式。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既明确个人的财产所有权(主要是个人的分配收益权),又使集中起来的财产社会化,个人不得分割、退股,而由经济法人占有、使用、处置,体现出所有股东的“共同占有”。这种共有制既可以使个人部分的产权明晰,又可以集中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共同富裕,因而,更符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群众觉悟程度,也更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共有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形式。在共有制企业中,股东的共同投资形成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企业中的股东都是平等的,按股份多少享受收益和承担有关责任。这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得共有制经济能够冲破狭小的地域、行业界限、冲破所有制的限制,吸引众多投资者来合作,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这种财产组织的开放性,表明产权能够交易、生产要素能够流动和市场化,其价格的形成由市场来决定,并且要有充分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不断调整生产要素的组合结构,促使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从而提高资本投入产出率、使市场供求关系相互适应。

  共有制有利于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共有制经济的产生,较好地处理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共有制经济实行的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打破了平均主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投资热情,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劳动者的生产和投资热情高,社会生产效率就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

  共有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保证。共有制实现了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保证了个人的财产所有权,其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优越性,即避免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做法,又避免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不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共有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共同富裕。

  共有制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万丰村党支部按照邓小平提出的“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要求,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裕,更应该是精神生活的充实,使人们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为此,万丰村投资400万元修建了一座面积为200亩的休闲公园;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有1100多个座位的现代化影剧院;组建了万丰村自己的乐队、体育队、清洁队、治安队等;新建了两所配备齐全的学校,高薪聘请优秀教师任教,村里的子女一律免费上学,凡考上大学的奖励1万元;村里还定期对在职干部、工人进行夜校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人送出去进修深造;村里给每户村民都订阅了《深圳特区报》和《参考消息》,使村民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关心和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等。

  万丰村进行共有制的实践所产生的理论意义远不止上述几点,他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我们期待他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能够不断创新,为人类的共同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04-2011 zgfz.c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法治出版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0498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135